喝酒前吃药被送抢救,喝酒前吃药了怎么办
- 43
- 2025-02-03 18:06:03
- 3
石家庄13岁少女吞药自杀,抢救30天后不幸离世!爸爸:没想过她会走, 你怎么看?
11月17日,河北石家庄一位13岁品学兼优的少女,因不堪学习压力而服药自杀,留给家人无尽的悲痛,在为这个少女感到惋惜的同时,也给其他同学和家长敲响了警钟,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永远比关心孩子的成绩重要。
这个13岁的女孩在家人都睡着后吞下96片晕车药、16片头孢氨苄消炎药,被送往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紧急抢救, 抢救了30天终于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13岁的女孩不但学习成绩优异,还自己学习编程、美术等校外课程,人也长得很漂亮。父母都为拥有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。自从孩子上初中后,因为不堪学习压力而患上抑郁症,于是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。
个人看法
1.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。一部分老师和家长总喜欢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,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,想办法进辅导班去提高成绩。有的学生的空余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,除了文化课的补习外,有的家长还让学生参加课外兴趣活动的补习。孩子从周一到周日都没有时间休息,更谈不上随父母一起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。孩子就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机器,当月考成绩下来后,老师和家长都要对他们的考分而进行一番评比,班上第一名的同学要向年级第一名看齐,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。
由于孩子心智不成熟,承受能力有限,当达不到老师和父母的要求,于是孩子会感到越来越压抑,压抑得太久,情绪得不到宣泄,就会慢慢变得抑郁。作为父母和老师,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,特别针对在校精神状态不好的同学,要多加关心和留意。了解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,顺势利导,打消孩子心中的顾虑,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,转移孩子的注意力。
2.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宜太高。
有些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家的孩子来比较,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,自己心里感觉很不爽,主观判断是孩子不够努力,于是有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进行打骂,当着孩子的面表扬别家的孩子如何优秀,孩子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。
家长的这种比较是很不科学的,天生我才必有用,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,有的学生智力开发得早,有的开发的迟。就是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,在他读书时也遭到老师的劝学。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某阶段的失利,否定孩子的未来。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理解,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孩子,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,拔苗助长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。
3.加强对孩子生命健康权利。
学校虽然开设有生命健康安全课,但很多学校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,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挤占生命健康安全课的情况。学校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,这会影响到学生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。建议学校配备专业的生命健康安全老师,按课程部颁标准进行上课,教育孩子敬畏生命,珍爱生命。
父母作为孩子最信任的老师,也要加强对孩子生命健康权的教育。多与孩子交流,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,只要父母有时间,多陪陪自己的孩子。这样,孩子就不会感到孤,在孩子成长的路上,信心百倍。
孩子选择走极端的方式是最愚蠢的做法,生命只有一次,要好好珍惜。家庭和学校都要加强孩子生命健康权教育,多开展课外活动,培养孩子的兴趣,转移孩子注意力,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。
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?
吞药!服毒!跳楼!上吊!投水……各种消息在网络与平面媒体上不胫而走。据报道全国每年有100000孩子选择自杀!什么概念?每天有288个,每分钟有2个花季少年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已的生命,自杀未遂者或许更多?!我们不禁要追问家庭、学校与社会,到底哪些方面出了问题?这些被我们腻歪成心肝、肺叶、天使、宝贝的孩子到底怎么了?石家庄13岁少女吞药自尽的现象能是偶然的吗?
“现在的孩子”与“我们小时候”的两种镜头不停地在我眼前切换。
现在的孩子:
来到世间的一瞬间。自然成了家庭的焦点、重点、热点。一声啼哭会带来无数人的无数个为什么?奶奶姥姥问:饿了吗?七姑八姨问:病了吗?饿了,喂进口奶!进口奶营养足。病了,找专家看!专家权威不误诊。
上幼儿园的第一天。依旧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七姑八姨,专职司机、 保姆、代背书包的、代领课本的、代交伙食的。前呼后拥!众星拱月!明星出场!宝贝,不哭!妈妈半小时后来看你!乖孙,不哭!奶奶半晌后给你送零食!真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哪!!!
我们小时候:
生了吗?生了!生了个啥?带把的!带把的好,粮食袋子有人扛了!
第一天上学(那时候是春节后入学)。肩跨妈妈缝的布包,嘴里含着房沿上取下的冰棍棍,小脸冻成疮,小手裂成口,光脚丫子踩着结了冰的小路,呼朋唤伴,叽叽喳喳,你追我赶,把笑声留在第一天上学的路上。
现在的家长第一次见老师:
我是xx的爸爸,在××部门上班,有事您说话!(说着便塞给老师红包),多照顾!让孩子坐在第一排,前排听得清,看得准。别让别人欺负他,要是孩子吃了亏,我可不是吃素的!然后与孩子说再见,吃亏了就跟爸爸说!
我们小时候爹娘第一次见老师:
孩子太顽皮,要是犯错了,替我多打两巴掌,多踢两脚!然后爹妈瞪着我们:小兔崽子,敢不好好学习,不听老师的话,当心屁股揍开花!
现在孩子承受的是沉重的心理压力:
现在的孩子心理背负着两座大山。一座大山是自己的将来,一座太山是帮父母续写理想。
自己的将来既便不是北大清华也应该是“985”与“211”。父母的理想更是亚厉山大,成绩一流是底线,还要写好字、会画画、会弹琴、会唱歌、会跳舞、会演讲……演讲进决赛!英语过6级!
我们小时候,除了怕打屁股,其它没啥怕:
周末河里抓鱼去!戴着柳条帽,挎着条编篮!逮着的草鱼,河沿挖坑点火,一通忙活后,小伙伴个个满嘴鱼香!
太阳落西玩游戏去!村西头的井沿旁的童声传送的很远。老柳树,扛大刀,你的兵,俺去挑!
家里是个啥地方?简单地说就是没道理+棍棒!所以我们小时候习惯了棍棒,也习惯了没道理!学校是个啥地方?泥台子、泥凳子里面坐着泥孩子。教室里疯了的学,操场上疯了的跑!
“现在的孩子”与“过去的我们”都有压力,压力又不同:
过去的我们,生活上压力很大,艰难生活中放飞的是心灵;现在的孩子,心理上压力巨大,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的精神的崩溃!
过去的我们从小一点一点地适应压力,承受压力的同时,也提升了抗压的能力!
现在的孩子从小看起来没有压力,没有压力的同时,更不具备抗压的能力!
本人的结论是:呵护花不是把花囚禁在温室里,爱孩子不能总把孩子揽在怀抱里!早晚打打屁股,让孩子经受点挫折教育。给辆自行车让孩子自已骑去,摔他个鼻青眼肿,弄他个四脚朝天!也别把清华、北大定为孩子目标的首选与单选,世界上如果仅有两种色彩,这种单一性才更加可怕!
孩子是家庭的孩子,更是社会的孩子与自然的孩子!
这个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,从新闻上看孩子是得了中度抑郁症,每天闷闷不乐,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。具体并不知道孩子有什么心事,本来爸爸已经发现这个孩子出了问题,也带着女儿去医院看了医生。医生也给出明确的诊断,就是抑郁症。而且还吃了一段时间的药,病情也有了相应的好转。
可是这个爸爸却疏忽了,就和孩子商量是否让孩子继续上学。女儿并没有反对,然而就在上学的前一天女儿服下了100多颗药丸。直到第二天父亲叫孩子没反应,才知道女儿是服药自杀。整整抢救了30天后,让人心痛的是女孩还是走了,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十七八万,两口子一个月也就几千元工资。女孩儿的父亲非常懊悔,如果早知道这样严重就不让女儿去上学了。
我们知道抑郁症是重度的心理疾病,单单只靠药物服用是无法根除的。必须解除孩子心理上根本的问题,家长应该多和孩子交流,问清楚孩子到底有什么顾虑或是不痛快的事情。解铃还需系铃人,一定要从孩子忧虑的问题上解决。
除此之外应该给孩子一个放松舒心的环境,现在上学压力很大,竞争激烈。十分不利于抑郁症的康复,孩子心里根本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,就去上学。无疑相当于火上浇油,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要和孩子多多交心交流。
很巧,这个问题在昨天的时候,我和我徒弟探讨过,我徒弟是90后,而且是家中的独子,不过很特殊,小伙子长的又帅,家里又有钱,而且个性也不错,是那一种很想得开的那一种,只不过他和我这三十出头的人想法不一样,他认为现代的教育从小孩子开始,多为鼓励,或许我有点守旧,又或许是做历史领域的原因,还是喜欢老祖宗的那样,棍棒之下出孝子,抗打抗压嘛!为什么这么说呢?
如今的教育,引进了部分西方教育方式,诸如孩子靠鼓励引导什么的
现代的教育,我也非常同意从西方引进的鼓励引导的方式,但是毕竟生活当中会出现太多的不如意,再加上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,父母口口声声的讲,要引导教育,但是往往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是自己来操办,孩子引导了鼓励了,但是到了真正单独做事情的时候,多为父母辅助加血办到的,所以很少会品尝到失败,甚至还会说他还是个孩子这个曾经坑害了多少孩子的话。
甚至于孩子会想到,当初小的时候,我什么都能办到,咋一长大后,就啥事办不好了呢?
老传统的教育方式,棍棒之下出孝子
二叔我是80后的孩子,小的时候在农村,属于走出家门就撒野的那种,趁父母不注意,溜出家门后,就找来儿时的玩伴,山上河边乱逛,偷来的鸡烤着吃,捞来的鱼烤着吃,撒点方便面调料美滋滋,烂房古庙里玩躲猫猫,回家烧坏衣服,弄脏衣服,老妈子拎起笤帚不管三七二十八的就往身上招呼,跑得过就溜,跑不过捂着脑袋装哭,一边跑,一边老妈子后边喊着,“再野跑,小心山上的狼把你吃了”,这里这何尝不会锻炼出我们会察言观色,金蝉脱壳之本能?
不要和我们谈什么圣人之德,当今充满诱惑的社会,你没有这些生存本能的话,很容易吃亏的,再者说来,这样长大的我们,脸皮够厚,也有自尊心,但是收放自如,不会像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,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或者做出些过激的行为。
再以后长大了的我们,只身游遍全国,往往都是我们往家里打电话,父母根本不在乎,因为他们放心,知道自己孩子野着呢,所以放心。
又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,我们一直关注的13岁的石家庄女孩,12月17日晚,还是抢救无效不幸离世。这对父母来说,是多么痛心打击,父母怎能接受这样的事实,哪怕孩子一直醒不过来,父母一直照顾她,心里也会好受些。可是,现在却永远醒不过来了。
13岁的石家庄女孩因不堪学业压力, 在11月27日口服大量药物欲自杀,被父亲发现后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。经过20来天的抢救治疗,还是没有挽回孩子的生命。
孩子的离世不禁让我们深深反思现在的教育, 一味的追求成绩,频繁考试,以成绩高低选拔人才,成绩好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、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。对学习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, 稍一松懈就会受到老师、父母的指责,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冷落。每天埋在试卷中,作业堆如小山,压得孩子喘不过气,孩子痛苦不堪。
教育部多次出台减轻学生负担文件,可是真正落实到基层,负担是越减越重。选拔人才的机制不改变,学生的负担减不下。分数决定出路,成绩决定命运。
家长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心切, 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心仪的学校,考学成为孩子的唯一出路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谁敢落后?
过分看重成绩,孩子承受不了压力,选择轻生,逃避痛苦,是我们的评价机制一步一步逼孩子走上了绝路。改变评价制止,减轻学业负担,势在必行。